国际博物馆日|一眼千年

有一个地方,于闹市中静静伫立;
有一个地方,在方寸间一览千年。
海伦·凯勒在《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中曾写过,
“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
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
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博物馆 -
国际博物馆日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20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神韵所在。博物馆对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还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互联互通、包容互鉴。
牡丹江师范学院标本馆
牡丹江师范学院也有着这样的文化知识枢纽,它连接的不是古代与现在,而是生物与人类。
它就是师院的标本馆!它在老标本馆的基础上,逐渐扩建,于2004年扩建成目前的规模,并且标本数量种类也在增加。标本馆在2015—2020年以及2020—202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在标本馆里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每周三在标本馆等待着前来参观的求知者,每次有大型团体参观时,他们是最开心的人,他们就是绿海飞扬志愿者协会的标本馆讲解员。仅近三年,标本馆参观过的大型团体达百余次,总接待人数达三万两千余人次。


牡丹江师范学院标本馆主要以牡丹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和代表物种为主题,其中共收藏动物标本近千种,植物标本万余份。标本馆共由11个展区组成:包括牡丹江流域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生态景观、珍稀动物、软体动物、昆虫世界、中国鼠类、人体科学、生命的支撑、农作物和恐龙时代。其中有世界濒危珍稀物种:大熊猫、川金丝猴、东北虎、雪豹、豺、大鲵、丹顶鹤、鹦鹉螺和三尾凤蝶等多种。

我校标本馆特别之处是免费服务社会,周三全天对社会开放。希望在我们回到学校的时候,能在标本馆与你相遇。
部分展区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展区
在地球陆地上,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标本馆里的生态系统展区,极大程度上还原了森林环境,不论是灯光还是装饰,都让人有种置身于真实森林中的感觉。其中代表标本有秃鹫、狍子、东北虎、黑熊等。

湿地生态系统展区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标本馆中,这个展区模拟了室外湿地场景,给所有参观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代表标本有大天鹅、鸳鸯、湾鳄、丹顶鹤、鸿雁等。

珍稀动物展区
珍稀动物是指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在这个展区里,展列了18种珍稀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代表标本有扬子鳄、川金丝猴、大熊猫、小熊猫等。

牡丹江流域野生动物展区
民间对鱼的分类有这样一种说法: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三花五螺十八子。本展区展列了牡丹江流域主要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多物种。其中代表标本有游隼、环颈雉、棕黑锦蛇、大马哈鱼等。

软体动物展区
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是无脊椎动物中较为高等的类群。这里不仅展列了螺类、贝类、头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还陈列了四大名螺:凤尾螺、唐冠螺、万宝螺和鹦鹉螺。其中鹦鹉螺是恐龙时代的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海洋世界的“活化石”。

昆虫世界展区
昆虫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大类群。在标本馆里,我们有一面墙进行专门展示。大多数的昆虫标本都是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5种重点保护的蝶类,标本馆里就有两种,分别是三尾凤蝶和阿波罗绢蝶。

牡丹江师范学院标本馆自成立之初,致力于面对大众免费开放。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大自然神奇的馈赠,能亲眼目睹自然的变化万千。穿梭千年,我们能荣幸的切身感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更能清楚地意识到生物对于我们而言,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
一眼千年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从过去见未来。世界上各种各类的博物馆,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故事。博物馆,让过去与未来连接,让文化穿过时空对话。
也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参观博物馆对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意义何在?”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过:
“当过去不在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