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聊宿舍时,明明对游戏话题毫无了解,却还要附和说“这关我也卡过”;社团聚餐时,强撑着陪大家玩到深夜,回家后却对着手机里未读的消息愣神——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身边围着一堆人,心里的孤独感却如潮水般涌来?

这种“表面热闹,实则空洞”的社交模式是大学生易陷入的“假性社交”。我们因担忧被贴“不合群”标签、害怕错过“人脉”,便把“参与所有活动”“回复每条群消息”当作融入集体的证明。但聚会结束,回想起无话找话的尴尬、违心附和的疲惫,就更能意识到:我们只是“假装”合群,并未真正靠近他人。

下次当你再次陷入犹豫,不知道是否应该参加那些看似“没必要”的社交活动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地问一问自己:这究竟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还是仅仅因为担心自己会被周围的人落下,才勉强去参与?

真正的合群,其实并不是强迫自己去“融入”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而是能够坦然地接受并拥抱这样一个事实——我并不需要和所有人保持一致,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纳了自己的独特性时,才能在社交中找到真正的自在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