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简介 | 招生就业 | 组织机构 | 党群工作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示范中心 | 团学动态 | 食用菌产业学院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推荐>>正文
 
科学大风车第二百五十六期|探秘蜻蜓:古老飞行家的生存绝技
2025-08-26 22:06  

夏日池塘边,蜻蜓轻盈飞舞,它们身姿灵动,色彩斑斓,是夏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看似寻常的小昆虫,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堪称自然界的“神奇精灵”。

蜻蜓的“超级复眼”

蜻蜓的复眼是昆虫界的视觉奇迹,两只大复眼几乎占满头部,每只含1-3万个小眼,总量可观。这些小眼连有感光细胞与神经,能辨物体形、色、大小,球形复眼搭配可180度转动的头部,赋予其近360度视野,如同全方位“监控系统”。它对运动物体极敏感,0.05秒可锁定30米外猎物,捕食成功率超95%,是“昆虫界捕虫高手”。

FBAAE

蜻蜓的“全能翅膀”

蜻蜓飞行能力惊人,速度达每秒10-15米,还能完成侧飞、倒飞、悬停等高难度动作,秘诀在于其四个可独立运动的翅膀——转弯时靠两对翅膀反向扇动变向,悬停时靠前后翅上下错位实现。其翅膀前缘的“翅痣”(厚于翅膜、颜色更深)是关键“稳定器”,能防高速振动时的翅体颤振、避免翅膀折断;科学家受此启发改良飞机机翼设计,大幅提升了飞行安全性。

蜻蜓是精准的天气“预报员”

民间有“蜻蜓低飞,不雨即风”的说法,这其实蕴含着蜻蜓的生存智慧。当空气湿度超过70%时,蜻蜓薄如蝉翼的翅膀会因水汽凝结而变得沉重,此时降低飞行高度,既能减少能量消耗,又能捕捉因气压下降而低飞的蚊虫,提高捕食效率。研究表明,降雨前2小时左右,蜻蜓的飞行高度会从常规的5-10米降至1-3米。有趣的是,部分热带蜻蜓还能感知次声波变化,提前12小时预判台风来临,及时寻找安全场所躲避。

FDC6E

蜻蜓,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昆虫,历经3亿年的岁月变迁,凭借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存策略,在自然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帮助控制害虫数量,还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诸多灵感。下次再看到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时,不妨多留意一下,细细品味这些小精灵身上的奇妙之处。


关闭窗口
技术保障 | 教育培训 | 中心简介

Copyright ©201406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版权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政编码:1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