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时的雄心壮志“我要学习、健身、旅行!”现在是不是变成了“刷手机到凌晨,起床已中午,一天啥也没干却累得要命?”别慌,这种“假期倦怠感”太常见了!明明有大把自由时间,为什么反而更疲惫、更焦虑?

原因可能在这儿:
1、目标模糊+行动瘫痪:“提升自己”太笼统,不知从何下手,干脆躺平,内心却在自我谴责;
2、报复性放纵的陷阱:学期太累,暑假就想“彻底摆烂”,但无节制地熬夜、刷剧、打游戏,消耗大量精力却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恢复;
3、社交隔离与孤独感:同学分散,日常互动骤减,缺少社会支持,容易陷入情绪低谷。

如何打破“越休越累”的魔咒?试试这几招:
1、重新定义“休息”:允许自己“无所事事”
休息≠必须高效产出!发呆、看云、听雨、纯粹放空,都是有效的休息。每天留出1小时“无目的时间”,不设KPI,允许大脑彻底放松,反而能激发灵感和能量。
2、“微目标”启动,告别行动瘫痪
把大目标拆解成“小到不可能失败”的行动,完成小目标的成就感,是启动更大行动的关键燃料!
3、主动链接,对抗孤独
主动约老友线下见面,哪怕只是散步聊天;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兴趣社群;甚至和家人的深度交谈。真实的线下互动,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暑假不仅提供休息和放松,还让我们有机会摆脱日常压力,回归自然和谐的生活。在假期中,我们能够放慢生活节奏,重新体验时间的流动,找回内心的从容与平静,这有助于身心的疗愈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