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简介 | 招生就业 | 组织机构 | 党群工作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示范中心 | 团学动态 | 食用菌产业学院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推荐>>正文
 
带你走进标本馆第二百六十三期——海燕海星
2025-07-14 23:14  

海燕属于有棘目海燕科海燕属棘皮动物,又名海星、海五星。其外形呈星形,腕短且末端钝,盘大,反口面隆起、深蓝与丹红交错,口面平坦、呈橘黄色。在全球,它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海域,在中国主要见于渤海和黄海。常栖息于沿岸浅海或潮间带岩石海岸,多裸露或隐藏于石下、石缝。繁殖期在6-7月,以菲律宾蛤仔、扇贝等软体动物为食。不过,海燕是贝类及贝类养殖的敌害,对经济贝类养殖和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存在较大负面影响。

海燕海星体扁平呈五角星形,中央为体盘,反口面覆瓦状骨板,颜色多深蓝与丹红交杂,口面橘黄色、中央有口。体盘周缘有4-9条短腕(常5条),辐径约7.5cm,腕腹面步带沟内两列管足具吸盘。反口面骨板分新月形初张板和圆形/椭圆形次级板,板上生小棘,侧步带板具2行棘。腹侧板多角形、覆瓦状排列,有栉状棘,口板大、具2行棘,筛板多为1个圆形,少数2-3个。

海燕海星多栖息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浅海或潮间带岩石海岸,常藏匿于石下、石缝中,适应潮间带环境的剧烈变化。其分布广泛,涵盖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海域、在中国渤海和黄海沿岸较为常见。生活时反口面为深蓝色,盘中央有丹红斑交错排列,口面为橘黄色,但有时变异很大。

海燕海星是肉食性动物,喜食菲律宾蛤仔、扇贝等软体动物,对贝类养殖业有较大威胁。每年6-7月为繁殖期,通过产卵繁衍后代。此外,海燕海星再生能力出众,即便肢体受损,也能重新生长,甚至部分躯体断裂后也能完成修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海燕海星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为丰富,垂直分布跨度极大,从潮间带至水深6000米均有踪迹,其中,磁海星科作为深海生物,栖息深度不低于1000米。海星再生能力惊人,在海滨常能见到“断腿断臂”、处于受伤再生状态的个体,即便被切成两半,也能重新生长,形成两只完整的海星,这种独特的再生特性,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能力。


关闭窗口
技术保障 | 教育培训 | 中心简介

Copyright ©201406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版权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政编码:1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