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简介 | 招生就业 | 组织机构 | 党群工作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示范中心 | 团学动态 | 食用菌产业学院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推荐>>正文
 
带你走进标本馆第二百六十期——【滩头鱼】
2025-06-23 22:36  

滩头鱼【拉丁学名Tribolodon brandtii(Dybowski,1872),英文名Beach fish】别名三块鱼、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滩头鱼是鲤科、雅罗鱼属。是一种冷水性、溯河性的鲤科鱼类。滩头鱼是鲤科鱼类中唯一在海水中生活的种类。

形态特征

滩头鱼的形态特征包括体纺锤形,头长为吻长的2.7-3.6倍,吻尖且近圆锥形,吻皮突出于上颌前,口亚下位,弧形。背鳍位于体中部,与腹鳍相对,背鳍与腹鳍各具3根硬棘。幼鱼体背部浅褐色,两侧银白色;成熟个体具有鲜明的婚姻色,体侧有2条橘红色纹带,腹部白色。此外,雄鱼头、体背褐黄色,体侧渐浅,腹白,鳃盖上缘与侧线交接处有一红斑,背鳍基部、胸鳍、腹鳍、臀鳍桔红色,尾鳍近基部桔红色。

生活习性

滩头鱼的生活习性以独特的洄游模式为核心,兼具食性多样性和繁殖特性。作为鲤科鱼类中唯一淡水出生、海水成长的物种,其洄游规律严格遵循季节性。每年春季从海洋返回绥芬河等淡水流域繁殖,幼鱼再返回海洋。

生长繁殖

滩头鱼性成熟较早,雄鱼2龄时性成熟,雌鱼3龄时性成熟,产卵时结成大群游到水深仅半米的岸边滩头,产卵时雄鱼追逐雌鱼翻腾窜跃,浪花四溅,往往长达百米,产黏性卵,卵大,卵径2.5-2.8毫米,受精卵膨胀后达3.6-4.0毫米,呈桔红色。卵黏附于河底石砾上孵化,水温在16℃时,经6天孵化,初孵仔鱼体长7-8毫米。平均怀卵量约为3万粒。

经济价值

滩头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材,可通过鲜食、加工等方式进入消费市场。在分布区域形成了一定的捕捞和销售产业链,为沿岸地区的渔业经济带来收益。作为特定流域的代表性鱼类,其存在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也为鱼类生态学、资源保护等研究提供了对象。


关闭窗口
技术保障 | 教育培训 | 中心简介

Copyright ©201406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版权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政编码:1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