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姬鹟(wēng) 拉丁学名:Ficedula ficedula zanthopygia,英文名:Yellow-rumped Flycatcher,是雀形目鹟科鸟类,别名花头黄。
形态特征

白眉姬鹟是一种小巧玲珑的鸟类,体长约11—14厘米。雄鸟羽色鲜艳,上体主要为黑色,头顶至后颈黑色发亮,白色眉纹极为醒目。其下背和腰呈亮丽的黄色,双翅和尾羽多为黑色,内侧部分飞羽和覆羽有白色斑块。下半部分鲜黄色,喉部及腹部颜色较浅。雌鸟则相对暗淡,上体呈灰橄榄色,腰为黄色,下半部分白色或淡黄绿色,两胁略带橄榄色,整体色调柔和,不如雄鸟艳丽。
栖息环境

白眉姬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次生林中。它们喜欢在靠近溪流、河谷的树林中活动。同时,树林中的树洞、树枝间等为它们提供了适宜的筑巢和栖息场所,此外,它们也会出现在林缘疏林和灌丛地带,有时甚至会到果园、庭院等人类居住地附近的树木上活动。
生活习性

白眉姬鹟是一种活泼的鸟类。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层枝叶间穿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像甲虫、蛾类幼虫等都是其食物来源。它们善于在空中捕食飞行中的昆虫,飞行姿态轻盈优美。白眉姬鹟性格较为胆小,遇到惊扰时会迅速躲入树林深处。繁殖期间,雄鸟会通过悦耳的歌声来吸引雌鸟。它们喜欢在较为隐蔽的环境中生活,茂密的森林为其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良好场所。
种群现状

白眉姬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其分布范围广,涵盖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在中国,它是夏季常见的森林鸟类,于长江以北及四川、贵州地区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旅鸟。该物种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在长白山调查,其在次生林和阔叶林每小时遇见率分别为2.4只和2只,种群数量较丰富,此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栖息地质量有所提升,有利于种群的稳定和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过此公众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