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护家园,植树迎春日。植树节是为促进国土绿化,动员群众参加造林活动内容而设置的节日。它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2025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2025年的3月12日,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孙中山先生是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的先驱。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于是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便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有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植树节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环保、关爱自然的平台,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植树节节徽
1、节徽整体为圆形,象征着圆满、完整,代表着植树造林事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中间呈现出5棵树的形状,三棵针叶树代表“森”,两棵阔叶树代表“林”,合在一起寓意“森林”。
3、环绕在森林外的圆圈图案,代表着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标志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良性循环。

保护树木小贴士
在享受树木带来的葱郁与美好时,我们也要将守护树木的行动融入日常:
1、不随意刻划树木,不破坏树皮。当树皮遭到破坏后,树木可能因缺乏营养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增强森林防火意识,不在林区吸烟、野炊,防止发生森林火灾。
3、植树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在合适的区域进行栽种。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植树并不是一时的任务,希望我们能以植树节为新起点,将爱树护树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持续关注和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为构建绿色校园、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