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副沙鳅,拉丁学名Parabotia fasciata Dabry,为鳅科副沙鳅属的鱼类,俗名黄沙鳅、黄鳅、沙鳅、花间刀、蕉仔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体形长,眼在吻端与鳃盖后缘的正中,眼的前下缘有分叉的硬刺。鳃孔很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方处与峡部侧面相连。侧线完全,背鳍无硬刺,起点位于腹鳍之前。尾鳍分叉,体呈黄褐色,腹部灰白色,由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有13—15条深褐色背腹向的横斑纹,尾鳍基部有一深褐色斑点。

花斑副沙鳅个体小,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它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水生昆虫和藻类,靠吃水生昆虫来获取蛋白质等营养,藻类则为它提供了其他的养分补充。花斑副沙鳅的繁殖季节在6—8月,卵无粘性,为漂流性卵,会随着水流漂浮而孵化,刚出膜的仔鱼身体透明。

花斑副沙鳅的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25%、20.73%、1.25%和1.62%,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组成比例合理,并且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因此,花斑副沙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花斑副沙鳅的分布范围广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还分布于韩江、汉江、九龙江、闽江、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黑龙江等水系。此外,在与这些水系相连的湖泊、水库、沟渠等水域也能发现花斑副沙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