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代代相传,天人合一,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从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的亮相,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而关注和感受着节气之美。与此同时,生科学子们也立足专业特点,在不断学习诗词歌赋中探秘节气养生,不断学习民俗典故中查阅节气药食,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本期“二十四节气征文比赛”向大家点亮“雨水”的光芒,照亮前路辽阔,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历史渊源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据典籍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三候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一候水獭祭鱼: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二候鸿雁来: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三候草木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间习俗
忙春耕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至,春耕忙,此时正是准备春耕春播的好时机。农民忙着翻田,将杂草等深埋地下,经雨水一泡,正是农作物最好的有机肥。

占稻色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雨水当天,华南地区的农户人家往往以爆炒糯谷占卜收成,爆出的糯米花越多,意味着收成越好。

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勤养生
雨水时节虽然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且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要特别注意“春捂”,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

诗词歌赋
诗歌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雨》(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谚语
1、春雨贵如油。
2、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3、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4、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5、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6、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7、麦润苗,桑润条。
8、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9、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10、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雨水时节虽然天气逐渐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故而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多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以顾护脾胃阳气,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祝生科学子雨水快乐,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