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努力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跟随工会司春殿主席的讲解,了解莺歌岭历史文化,阅览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
八、楛矢石砮
楛矢石砮是关东最古老的民族肃慎族的奇特物产,是昔年与中原联系的纽带和媒介。楛矢,就是用山区的楛木(有学者认为是桦木)制作的箭杆;石砮,就是用镜泊湖中坚硬的青石磨制的箭头。石头做箭镞的箭,式样五种之多,极品是黑曜石,是狩猎或自卫的武器,也是送予中原历代朝廷的珍贵贡品。

九、引以为豪
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景公《左传•昭公九年》

十、孔子识箭
所记的事情是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即今河南准阳县一带,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楛矢石砮射中。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到孔子的住处,并问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和箭是有来历的,这鸟从很远的地方来,身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楛矢石砮,先前周武王打败商朝一统天下之后,通告边远的夷蛮各部以当地名优作为贡品朝献,以表示永世臣服。北方肃慎国将楛矢石砮作为贡品。武王要使周王朝的恩惠泽遍天下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楛矢石砮上刻字为“肃慎氏之贡矢”,分赐给下属异姓诸侯。那时有一种礼规,分赐珍玉给同姓自家人表示亲近,分赐夷蛮的贡品给异姓下属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臣属地位。当时分赐给陈的就是“肃慎氏之贡矢”,如果惠公派下人去祖庙了解,也许能找到当时的“肃慎氏之贡矢”。陈惠王派人去查询,果然找到了用金盒子装着的周武王所赐的刻有“肃慎氏之贡矢”的楛矢石砮。

十一、斗转星移
发源于歌岭的古老民族,肃慎人不甘寂寞,在艰难繁衍生息的同时,与中原地区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频繁的交往和联系。学习推广中原文化和生存理念,使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有了结余,生产技术和社合组织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五千年前出士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小陶猪是肃慎人驯养家畜的佐证,鹿角锄是肃慎人原始农业发端的标志。说明肃慎人当年正处于以渔猎为主逐步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兼有半地穴式房屋和各种陶器的遗存,进一步表明当时的肃慎人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原始农业生活,而渔猎只是作为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也就是说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步完成了,从渔猎采集文明到畜牧农耕文明的转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生科学子也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