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简介 | 招生就业 | 组织机构 | 党群工作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示范中心 | 团学动态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推荐>>正文
 
【学院活动】不忘初心爱国情,砥砺奋进青年志——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回望一二九,永葆赤子心”征文比赛
2022-12-09 22:00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87周年,引导生科学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回望一二九,永葆赤子心”征文比赛。生科学子们通过主题征文,记录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佳作,品味其中的爱国情。

新时代,新青年

 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风雨摇摆之际,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时光如白驹过隙,虽然中国已经走出了被侵略的阴霾,发展壮大,但是“一二九”事件所表现的精神却一直值得你我不断继承和发扬下去。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惧艰险,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我们如今的康庄大道。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他们为榜样,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了国家的精神面貌。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向青年人发出了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召唤。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深刻的认识到时代的使命,要学习“一二九”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将自己投身于时代的呼唤与需要之中,以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践行时代所赋予青年的时代使命,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年轻人的一代,当代青年一代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把复兴的历史责任担在肩上。”历史曾将民族复兴的重担压在中国青年身上,彼时的中国青年当仁不让,开辟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之格局。而今新时代,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依赖我辈青年的奋斗。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的好传统,我们作为当代新青年一定要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把永久奋斗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努力。我坚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看我当代青年,肩负起时代的新使命。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是梁启超先生对于青年人的鼓励,让我们不负时代,不断奋斗,做新时代,新青年。

——21级制药工程二班秦圣斐

勿忘国耻,血铸中华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这便是有关“129运动”的简介。

 129运动,是在历史长河中光彩熠熠的一颗明珠,一座灯塔,指引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

 当如今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甘露时,我们应该牢牢地记得这是先辈们用意志与身躯换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光辉壮烈的129。请记住这样的场面。1935年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手无寸铁的数千名大学生高喊“中华民族万岁”“用武力保护华北”的激昂口号。蜂拥着与手拿警棍、大刀等武器的警察顽强对抗。请记住这样的场面。疯狂的警察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毫不留情地向游行学生的身上喷水,浑身湿透的学生愤怒地抹去脸上的水渍,依然咬着牙向前迈进。请记住这样的场面。当许多学生被逮捕后,百余人受伤后,学生们在广场上慷慨铿锵的演讲,他们的气节就好比蓬勃向上的朝阳……请记住12月9日那一天。当我们回顾历史,我相信一种刚烈之气会填满我们的胸腔。我们是中国人,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我们对这片华夏大地的热爱熊熊燃烧,亘古绵延。也许你只听说过五四运动,但129运动、乃至历史上每一个运动、每一次爱国演讲、每一场战役、每一滴热血……都是一样的值得瞻仰,因为它们折射出的都是我们炎龙子孙对祖国的热爱、对外来侵略的勇敢抵抗、对尊严的骄傲捍卫。所以,同学们,当这段烈火岁月在我们脑海中沉淀下、在心中扎根后,当今的太平盛世无需我们流血。但当由教科书、作业本、考试卷铺成的战场、笔杆化作的枪杆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务必流汗,我们务必认真努力。这片大地哺育了我们,我们的回报就是为她的现代化建设出力,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从古至今,过去未来,都会是巍峨屹立于世界上的泱泱大国!所以,同学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胸怀大志。我们是中国的儿女,而绘制中国斑斓画卷的骄傲,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21级园艺班陶冶

不能忘却的”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校大中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运动。学生们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学生们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汇合在新华门前,在当局拒绝学生的请愿要求后,队伍向长安街奔去,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大刀、木棒的袭击,有一百多人伤,三十多人被捕。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很快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广州、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学生和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平的学生爱国行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妄图吞并东北、华北的阴谋,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很快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和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保家卫国的运动高潮。

 在北京植物园的樱桃沟,环境清幽、静谧祥和,涓涓溪流的小河,河边上是绿色的冷杉等树木,不时有飞过的鸟儿,还有奔跳的小松鼠。这里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宝地,这里还有“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当年的学生们在这进行过夏令营活动,纪念亭启示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还有刻有“保卫华北”的大青石,大青石印记的是“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子们积极抗日的坚定决心。

 “一二·九”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人们指明去赢得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而且很快得到了全国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响应和共识。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大变革下清朝政府灭亡,在这之前中国人长期生活在落后封闭的封建社会中,老百姓常年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人都是贫穷劳苦人,也不可能去读书识字,大字不认一个,思想闭塞,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接着是各地军阀混战,从南方到北方都是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对抗的局面,经常互相争夺地盘,打的不可开交,而遭殃的是穷苦的老百姓。1931年9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很快被日军占领,随着日寇变本加厉的侵略,老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中国人要变成亡国奴了,国家无宁日,人民无生活,中国老百姓将陷入更加苦难之中。这时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呐喊之声,“全中国的同胞们!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是漫漫黑夜中的一束光明,给中国人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一二·九”运动更加激励了中国人的觉醒,更点燃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好多青年人是这时走上革命的道路。今日铭记“一二·九”的精神,更为实现“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2级生物科学二班杨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忆起1935年12月9日那天,北平大中学校的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这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国潮。这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热爱祖树立远大的志向。

 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个时代的青年肩负重任,他们担心祖国的安危国家的领上,人民的安全。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不畏牺牲,呼吁人民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范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这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高潮。

 在1935年12月9日那天,学生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为祖国自由而奋斗等一系列有力量的口号。在他们的努力下重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活动,迫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这次运动被称为一二九运动,这次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开始声援他们,同时,鲁迅、李大钊等爱国知名人士也加入他们当中,给予他们有力的帮助。这次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发出了这让人们振聋发聩的声音。古往今来,人只有热爱他的祖国,他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倘若一个人连生育他的祖国母亲都不爱,他怎么会值得相信!知名学者陶行知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倘若你是一名军人,你应当一心向党,奉献祖国;倘苦你是一名演员,你应当向人民宣传爱国的声音;即使你仅仅是一个平民百姓,你依旧可以在那些平凡的岗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宁死不屈,不出卖他的祖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深情地说到:“当今时代,虽然很少有战争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贪图享乐”。对于我们当代学生来说不要只享受祖国的下阳光雨露,我们更是祖国的成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把自己应当热爱祖国放在心上。

 我们应该牢记一二九运动,学习他们勇于奉献,不怕牺牲,为祖国立命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我们才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挥煌灿烂的文化。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国强。我们青少年应当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22级生物技术三班姜诗琪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悠悠五千年,这片神州大地渡过大自然的灾害,抵挡住了侵略者入侵的铁蹄。中华文明之圣火,千古未绝,生逢如此之盛世,吾辈青年更应乘历史罡风,铸盛世华章!

 月落星沉,阴和启蛰。昔日中国,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课桌了”是那个时代悲恸的一笔。当本国的土地上侵略者肆意横行之时,青年们爆发了,他们敢为人先,率先进行了游行示威,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时代的不公,一二·九运动已经不单单只是留存在书籍的影像资料,而是以一种光辉榜样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勇往无前。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作为当代新青年的我们,又该如何奋发拼搏呢?我认为应当有“已识乾坤大,犹怜草大青”的广大胸襟。当我们乘时代巨浪,踏浪前行,应该时刻铭记一二九运动精神之内核,借此作为催发剂,使幼芽冲破土壤的阻力长成参天大树。鲁迅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是民族的脊梁和榜样。在继往开来的今天,青年更应铭记先辈功绩,以英雄为标杆,自立自强,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

 百年风云,变了人间。不变的是信仰的追寻,是初心的坚守。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当我们迎朝阳而默诵书本之时,实则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青年更应着眼于未来,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去构筑属于我们的“大国梦”。习主席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因此,青年更应传承前辈精神,心中有理想,力量,用创新、实干做出一番成绩,不负自己,更无愧于这个时代。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昔日之中国离不开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而今日之中国更离不开青年的青云之志、满腔抱负。

 生逢如此盛世,吾辈更应用知识与技术书写时代新篇章!志之所趋不可阻,穷山距海不能限。理念是支撑我们前进源源不断的动力,追求创新、技术发展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今日新时代青年秉承大国工匠精神,为中国更添风光,明日我们定会以最真诚炙热的家国情怀给出最完美的答卷!

 栉风沐雨,日夜兼程,一二九运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饱受战火洗礼涅槃重生的中国犹如飞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且看今朝青年鸢飞唳天、鱼跃于渊,乘历史罡风,铸盛世华章!

——22级制药工程一班申艺旋

时代好青年,奋斗新征程

 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盛世中国新时代的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青年是新时代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希望。

 一九三五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青年的觉醒,是救国行动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是一位位不惧生死、有着一心救国精神的青年们的奋勇当先。这就是青年。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之雄飞,惟知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我认为青年应当充满朝气,有着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时刻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而奋斗。

 青年须实干,在时代的风浪面前,青年人应担起重责,奋勇拼搏。青年要志存高远,因为理想信念是青年进取之基、成功之梯、动力之源。我们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在时代的感召面前,青年人应敢于打破传统,激发活力。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吸取经验教训。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信仰、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过去一百年,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如今,重任交到了我们新青年的手中,我们要继承并弘扬先辈们的勇气与精神,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拼搏奋斗!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不负国家的众望,不负党的期待,不负人民的期望,努力建设更强大的国家,更美好和谐的社会而奋斗。青年强,则家国强,我们一定要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2级园林一班郭佳慧

风雨飘摇,

历史的轨迹依稀重现在眼前,

穿过漫长的岁月和风雨,

“一二九”的精神在心中铭记,

生科学子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窗口
技术保障 | 教育培训 | 中心简介

Copyright ©201406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版权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政编码:157100